“不能用电、不能用光,不能用任何东西代替。”张艺谋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,用光代替火的方案被否决后,导演团队设计出颠覆式的“微火”方案。北京提出用清洁氢能源做燃料,国际奥委会同意了。但说到把火做小,他们有些犹豫,“奥运之火就是要熊熊燃烧,不能因为低碳改变百年传统。”
张艺谋说,bbin“我们希望能对点火的实际形式做一次改革。”他专门录了一段视频,向国际奥委会阐释微火的创意及背后的理念。最终经过慎重的内部讨论,国际奥委会说,尽管这次与历届有很大的不同,“但是我们支持北京冬奥组委的做法。”
“这次开幕式最大的创新是点火方式和火炬台设计,可谓百年奥运史上前所未有:将熊熊燃烧的奥运之火,幻化成雪花般圣洁、灵动的小火苗,这一创意来自低碳环保理念。”张艺谋介绍,奥运火种是奥林匹克精神的重要象征,随着环保理念愈发深入人心,他坚信以往熊熊大火的形态总有一天要改变,而北京冬奥会恰好抓住机遇。“这种改变是颠覆性的,有时我甚至问自己是不是离经叛道了。最终,这一方案获得国际奥委会支持,说明无论火焰大小,只要点燃大家的心中之火,就是最璀璨的圣火!”
此前,历届开幕式的点火方式都是在如何“点”上做文章,而此次,最大的变化就是“不点”,把最后一棒火炬直接放在主火炬台上。“大家的第一反应一定非常意外,观众有疑问其实挺好,相信这种点火方式能很好地普及低碳环保理念。”张艺谋说。
“我和我的祖国”表演
开幕式最大的行为艺术
“整场开幕式由来自各行各业的普通群众、志愿者和运动员共同完成,共约3000人参与。”张艺谋说,“开幕式重在提高大众的参与度,把当今中国老百姓的精神风貌展现在全世界面前。”
开幕式上传递国旗的人,包括中国各行各业的代表和56个民族的代表。他们用手手相传的方式,表达人民和国旗之间的情感和关系。与此同时,一名儿童小号手吹响《我和我的祖国》旋律。
张艺谋说,国际奥委会允许举办国在国旗入场的重要环节有一些精心设计。“普通百姓手手相传,看似没有什么激动人心的表演,但最直抵人心——人民的伟大,我们的国家就是由我们的人民构成的。”
在致敬人民的环节,来自世界各地的76名年轻人,同向同行、并肩向前,他们走过之处,形成一条由照片组成的影像长河,展现全世界休戚与共、共克疫情的画卷,以及运动员为梦想拼搏的激情瞬间。“这是向全世界人民致敬,舞台两边的中国结象征着团结,而他们走过舞台后,又幻化为‘一起向未来’的冬奥口号。”张艺谋说。
开幕式上,萌娃们在冰雪上大胆尝试、快乐玩耍的视频短片极具感染力。“自去年11月起我们开始收集这些可爱的素材画面,加紧制作完成。”谈及创作初衷,开幕式外拍短片组负责人李志伟说,“带动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要从娃娃抓起,冠军将在萌娃中诞生,所以这部短片片名就叫‘未来的冠军’。”